GIGS

假如2020是一場即興:實驗音樂人擁抱未知的心法

越來越多人說學習接受未知,把不可預測視為生活「新常態」--不就正是實驗音樂人最熟悉,甚至主動擁抱的世界?

2020年之後,世界從此不一樣。以往輕易流通、交往的管道,或被阻隔,或要繞路。旅遊與社交管制,隨時停擺的演出,讓樂迷與樂手的真正距離,遠比一點五米、十四天更遠。越來越多人說學習接受未知,把不可預測視為生活「新常態」--不就正是實驗音樂人最熟悉,甚至主動擁抱的世界?我們問了來自香港及台灣的三位實驗音樂人羅穎綸、葉志聰與李世揚,無法預計的即興演奏到底有何魅力?即將挑戰全新形態的線上演出會否感到焦慮?2020即將完結,我們可以怎樣參考即興樂手的心法,與未知共舞?

即興演奏(或人生)的魅力

計劃一場演出,一般來說是盡量把控預算,將意外減至最低,但一場即興演出,卻是搭建平台製造未知,讓當下演奏者之間迸發火花。2020年,或許是一般人生活與即興演出最接近的時刻--不斷隨機應變,學著擁抱未知的火花--或焦慮。但在即興音樂人眼中的即興呢?

2020年為世界帶來未知,羅穎綸坦言,這十個月來一直希望可以對待即興演奏的冒險精神對待生活。作為實驗音樂人,作品橫跨傳統器樂及聲音裝置藝術,她相信「未知才是最有趣的地方,也是即興和人生,最有趣的地方。」

羅穎綸 (西九文化區提供)

羅穎綸習鋼琴與聲樂,加上主修作曲,按本子演奏不可或缺,直至大學時一次即興演奏考試,她才首嚐即興滋味:「大學時候學二十世紀音集理論(Set Theory)時,其中一學評分項目是以一個指定三音組(trichord)來作即興演奏,那是從小學習鋼琴聲樂的我的第一次即興演奏。可能性格本來就不喜歡守規矩,所以可以不根據譜子演奏很自由。而且我覺得即奏演奏是需要作曲能力的,即興也剛好可以運用我在作曲方面的訓練。」

同樣是主修作曲出身,創作即興及實驗作品,演奏電結他和電子合成器為主的葉志聰,首次迷上即興,則是十年前聽到一場預計之外,香港爵士大師包以正的非正式演奏,「他隨手借了一位學員的結他,音箱和結他配置也沒有改變(結他手的器材通常是非常個人化的,以彰顯每位樂手自己獨特的音色性格),但在他手中我又聽到了那非常包以正的聲音。這啟發了我對樂器的認知。就是手上微細的改變而成就高超樂手的聲音。」

葉志聰 (攝影:Jeff Cheng )

當樂器與一切外在配置不變,即興就是在限制中互動,玩出自己的聲音。那2020年帶來巨變,個人與大環境的互動,在困境中又如何即興?葉志聰沒有給出確實答案,只拋下思考過程:「我有時在想,在人類歷史中,每個自身能夠改變這世界多少呢?而這世界又給予每個人多少改變呢?在時代的巨輪中,世界又改變了多少呢?其實我也不確實知道。 2020 年和我的即興音樂當中的互動細節,他們的關係本來就是千絲萬縷,纏繞不清。我想,還是讓他們在我的人生中繼續蛻變吧……」

而以實驗鋼琴演奏為主的李世揚,一直致力推動台灣即興演奏音樂,創立得獎即興樂團「卡到音」及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之餘,也頻繁交流演出。對他來說,每場即興,都是一場穿透自我的探索過程,「即興音樂相當重視個人特質,要立即的反應,絕對的誠實,當沉浸在自由揮灑之時,最困難處,又必須同時保持一定的客觀。好似有另一個你,在更遠方高處,審視一切。對自己有一定的自信,但同時也在批判自己,著實相當的矛盾。」

他人生中第一次即興體驗,正是大學畢業音樂會因停電無法正常進行演出,而必須面對當下的創作經歷。「但因為能夠即興創作,隨著當下的心境,周遭的氛圍,面對未知,每次都是一個新的挑戰,能夠創造的感覺真好,音樂不像視覺藝術,即使在黑暗中,也還是可以發生。」

李世揚(攝影:Juliane Schütz)

疫情使活動被迫中斷、延緩,使每一場能夠完成的演出都變得珍貴,即使形式不似預期:「可能是上了年紀,現在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,好奇的東西很多,想學習的東西也很多。十個月看似不短也不長,無庸置疑疫情對全球都造成了影響和改變。就像即將要發生的演出《即興實驗室》,原本大家可以面對面,現在卻都要對著螢幕。但是這些都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個片刻,一期一會,期望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能有更真實的面對和接觸。」

如何做好準備,擁抱未知?

即興演奏是當下的交流、未知的對話,但即興亦需要厚積薄發。面對當下的未知,全憑日常的練習與累積。李世揚自言不太會聊天,但重視交流與學習,經常參與各類型活動,與人接觸,因理解與交流是即興的重要部份:「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。當我們體悟到自己與他人的差異,能夠欣賞他人的優點,藉以彼此學習,是很棒的一件事。」

雖然提及過作曲訓練有助即興創作,但羅穎綸表示,沒有刻意維持任何狀態,反倒希望「讓演奏誠實地反映我當下的心理狀態。」每一場即興都不可預知,包括她的情緒和狀態,「演出的當下可能可能會有興奮和焦慮的時刻,但我通常演出結束後會立即忘掉,要看錄影才能記起來。」

同樣,對葉志聰來說,即興就像語言交流,一切都需在對話的當下發生。練習並熟悉音樂的語法,才能在交流中自由揮灑「將它們融入我的潛意識中,從而成為我表達的工具和橋樑,再在群體的交流中聆聽和回應。」他視日常練習為豐富即興的方法,「例如音色的可能性、樂句編排、情感改變等等。這些我都會預先做多一點練習來豐富自己。」

因為抗拒待在舒適圈,他也有意識辨認自己的慣性,希望擺脫既有框架,擁抱當下:「音樂有無限的可能性,不停重複自己做過的事會令我非常沮喪。人生的旅程有喜怒哀樂,即興和實驗音樂也是我人生的過程,所以我也會擁抱當中給予我的不同情感,我想這就是人生吧。」

踏入「即興實驗室」

三人加上台灣國樂演奏家鍾繼儀,將在本周末合演,為「自由爵士音樂節」免費節目《即興實驗室》的其中一場。不過,四人將分別在港、台兩地,以網絡連線,來一場即興的爵士實驗表演。受訪三人不約而同表示,最大憂慮來自連線技術的實際運作,但對於能以新鮮形式即興演出亦顯得樂觀。如葉志聰就期待與從不同生活和文化背景成長的樂手交流,「比較擔心的是越洋連線的技術問題,但其實這方面的科技近日也漸趨成熟,所以整體而言,是期待遠超於擔心的狀況。」

羅穎綸六年前嘗試過越洋連線演出,遇上連接和連線速度問題。「完成了那場音樂會後後覺得,如果技術問題是這個藝術形式必有的東西,那麼就直接擁抱它好了。所以其實我不擔心,反正就是考考大家(音樂人及在場工作人員)的反應。」

至於身處台灣的鋼琴家李世揚,則是首次跨國線上演出,擔心無法呈現令自己滿意的演出,「最擔心的當然是怕屆時會有技術問題,雙方影音不同步,還有無法和共演者聚在同一個空間,甚至是沒有現場聽眾,都會影響演出的狀態。雖然說即興音樂本來就已充滿許多不可掌控的變數了。興奮的部分則是這次共演的音樂家,全都是我第一次合作。希望屆時可以盡情享受當下,並且信任夥伴們。」

為了是次特別形的演出,四人已討論過想要採納的元素,如考慮結合客家音樂和緊拉慢唱等傳統音樂手法,葉志聰亦會演奏電結他,即場實驗延伸(extended technique)和預置(prepared guitar)技巧,希望探索結他可以製造出的未知音色。

只是,他們對屆時的音樂樣貌仍持開放態度,葉志聰表示預先設計的演奏比例不多,「因為我們的焦點比較側重於即興的創作,就像談話的交流一樣,當下的聆聽和回應才是最重要的課題。」李世揚亦指出,練習和討論是為了增加對彼此的瞭解,「但同時,也希望朝向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屆時的演出,盡量不要太預先設定和計畫,可能會導致失去新鮮感。」

預先設計的部份,只有即興的大概框架,例如羅穎綸使用自行編程的軟件演出,將現場即時取樣葉志聰的電結他,「然後使用我『撿』到的聲音作為素材,這是唯一一預先設計好的部份。我覺得這個方式很刺激,因為當我按下錄音按鈕的一刻,我並不知道我將會錄到的是甚麼聲音。這個好像聲音大抽奬的設計,是對我的音樂感和即時反應能力的挑戰— 在有限的工具中,如何使用這些撿回來的聲音。」

即興演奏是一場未知的音樂與聲音實驗,如果人生也是一場未知的實驗,《即興實驗室》音樂人帶來的啟示,就只有做好準備,不畏未知的焦慮,才能渾身解數直視每一個當下、不斷變化的挑戰,勇敢地擁抱未知。2020完結之前,準備好來一場即興實驗了嗎?

自由爵士音樂節:即興實驗室

日期:2020年11月7至8日(六、日)

地點: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(港鐵九龍站E出口)自由空間細盒,或收看線上直播。

門票:費用全免,現場座位已滿額,可以在西九文化區YOUTUBE上觀看直播(連結)

時間表及演出單位: 
7.11.2020 (六 SAT)

3:00PM–4:00PM(香港)
江逸天、朱肇階 、邱立信、葉志聰 、羅穎綸

5:30PM–6:30PM (台灣/香港 )
葉志聰、羅穎綸 、李世揚、鍾繼儀

8.11.2020(日 SUN)

2:00PM–2:45PM(香港)
陳芷君、SCOTT MURPHY、劉曉江、李梓禾、余林橞

3:15PM–4:00PM (香港)
SCOTT DODD、吳漢紳、李一葦、崔展鴻、余林橞

5:30PM–6:30PM(台灣/香港)
朱肇階 、李穎姍、非/密閉空間組合:謝明諺、鄭各均

8:30PM–9:30PM(蘇黎世/香港)
PABLO LIENHARD、TIZIA ZIMMERMANN、邱立信
JOAN JORDI OLIVER、FLORIAN KOLB、崔展鴻、吳漢紳

本文為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特約。

0 comments on “假如2020是一場即興:實驗音樂人擁抱未知的心法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