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四度被迫遷,先後被地政署和食環署狙擊的Livehouse Hidden Agenda,近日竟被入境處盯上,令人嘩然。Hidden Agenda於五月七日晚舉行TTNG音樂會期間,入境處「放蛇」派出卧底,指樂隊未持有工作簽證,HA涉嫌聘請「黑工」,出動警察帶同盾牌及警犬,最後帶走HA負責人許仲和及兩位義工,樂隊亦被帶返入境處。
轉移視線的「工作簽證」
入境處最後控告許仲和「協助與教唆他人以旅客身份在香港非法工作,違反逗留條件」,以及「聘請並非合法受僱的人士」,代表海外樂隊來港演出,需要申請工作簽證。即是HA需要填妥「聘用專業人士來港就業申請表」,申報這些東西--
- 樂隊的「職務詳情」(Job Duties)
- 解釋為何樂隊來港「就業的理由」,以及這個「職位」為何未能由本地僱員擔任
- Hidden Agenda的財政狀況,包括:過去兩年營業額
- 現時僱員人數
- 過往聘用外地僱員的情況
雖然,要解釋為何不找一些本地人來「擔任」一支英國Progressive Rock樂隊真的很傷腦筋,但四頁的申請表頂多也算麻煩或奇怪而已。不過填好表格,你會發現,入境處審批工作簽證,是完全基於酌情權及內部指引--內部,即是不公開。批與不批,平民百姓無從追究原因。
許仲和亦向其他媒體表示,入境處因HA屬違規場地,決定不再批出工作證明。
簡單來說,就是:
工業大廈=地契只准做工業活動=不能做娛樂活動=無法申請娛樂牌照=樂隊無法獲批工作簽證=Hidden Agenda
工廈:政商眼中的「肥豬肉」
讓我們從根源出發,改地契可以嗎?可以,但你需要是工廈的業主,或你的業主願意為你區區一個小租戶付錢,兼有足夠深的口袋為物業補地價,申請改變用途。如你夠幸運,趕及參與發展局七年前推出的「活化工廈政策」,而你的工廈有十五年或以上樓齡,便可重建或整幢改裝,改變用途,而且毋須補地價,對業主來說非常經濟實惠,以致活化計劃在一六年停止申請時,有經濟顧問、測量師反對,並一針見血地指出,「工廈價格走向起跌失去政策因素後,將會重新和樓市形勢掛鈎」。
說到樓市形勢,香港屢創佳績,連續七年蟬聯最難負擔城市。工廈與樓市掛鈎,踏上不斷上升的不歸路,正是七年前發展局開始活化的願景:提供更多樓面面積,以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及經濟需要--政府活化的藍圖裡沒有文化藝術發展,只是釋放空間讓資本進場,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用,正如「住宅」也不過是資金競逐的戰場,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居所,保不住斷上升的價值,才是這些政策所說的「社會及經濟需要」。
用「違法」的獨立音樂擦亮招牌
無力以龐大資金改變工廈用途的獨立單位,加上付不起租金,自然就敗走。即使付得起租金,就算沒有Livehouse牌照可供申請,仍想方設法符合條例要求,像Hidden Agenda,則要冠上「違法」罪名被各大部門狙擊。既然使用工廈的單位十惡不赦,音樂文化藝術聚集而成的社區,阻礙發展大計,政府卻一再吊詭地挪用他們的成果,用作擦亮政府的文化藝術工業招牌。
同樣位處工業區的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日,曾獲民政事務局的「藝能發展基金」資助數年。近期一點的西九文化區「自由野」及「自由約」,所邀請的音樂人和樂隊,要是沒有工廈的練習室、Hidden Agenda的舞台,是否能為偉大的西九提供多元化的演出,讓西九承載「發掘有關創作、示現,以及享受不同音樂種類的可能性」的美麗願景?
活化政策在工廠區成功建立貼近商用物業的市場機制,加上公部門針對牌照問題的窮追猛打,HA的未來固然是未知之數,長遠亦導致發展表演場地的成本極高。有能力迎向市場,承受高企的租金,亦未必有底氣去承受公部門的窮追猛打;在尚未有針對演出場地的牌照出現之前,場地要「合法」經營,亦需投入大量資金獲得娛樂牌照,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更高的票價、邀請入座率有保證的演出單位--但這些市場邏輯,是否又與獨立音樂的精神背道而馳?
0 comments on “來看Hidden Agenda多「十惡不赦」,當局要出動盾牌和警犬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