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USICIANS

專訪金巴利道路真理生命:找的不是彈奏的「Player」,是「人」

十一個音樂人,缺乏背景資訊、沒有預先編曲的錄音模式,各自向名為「金巴利道路真理生命」的容器,擲入即時反應與能量,再被取樣、剪輯,理順成為新專輯《金巴道理農場》

受訪者提供(攝影:Takuro and Hana)

金巴利道路真理生命(下稱金巴利道),有時名稱後面會加上「聯合」。到底哪個才是官方正名,Teeda答,冇所謂啦。

訊息泛濫,道路的風光,看似真理在握的人,或是生命意義,無不能夠被切割、編碼,發表成最有利傳播與消費的模樣,但這不必是音樂人需扛的責任。十一個音樂人,缺乏背景資訊、沒有預先編曲的錄音模式,各自向名為「金巴利道路真理生命」的容器,擲入即時反應與能量,再被取樣、剪輯,理順成為新專輯《金巴道理農場》,交出一體的音樂「聯合」,歡迎提問與拆件,但那是聽眾與記者主導的逆向工程,他們不負責。

十一人的兩日錄音行程

金巴利去年推出第一張EP《金巴利道路真理生命聯合》,來到2020年的《金巴道理農場》,曲風方向由失真扭曲的噪音牆,翻騰如浪,轉向河流細水,加入女聲、木結他,將金巴利道藏在暗處的溫柔,提到水面。團隊由Teeda、Tin和Bowen三人組成,完成了首張作品。新EP則由Teeda與Tin共同策劃,團隊擴充至十一人,兩天內,歌手與樂手在兩天內由中午至晚上完成錄音,然後再剪輯,只花上一個月完成製作。

年初,Teeda找來好友唱作人Tomii Chan一起作曲、製作Demo,「一邊寫歌,一邊提議,不如搵晒所有識嘅朋友嚟玩。」結果,PMQ(人聲)、611(人聲)、Jonathan Yang(人聲、結他)、謙(敲擊)、杰(結他)、Nerve(電子)、龢 wo4(敲擊)等所有獲邀朋友都答應加入,「好似個騙局。」

日程緊湊,過程也像突擊考試。〈夜半〉一曲找來611當主唱、Tin負責合成器。Teeda給兩人的錄音指示:錄音前一晚,傳來一篇根據歌曲而寫的小說,然後憑感覺錄音吧。Tin回憶當晚,「突然就有了火花……Jam了很久。」這種合作模式就成了新碟雛型。

新加入的許敖山(Nerve)與Brian(龢 wo4)參與錄音,負責電子與噪音聲響。兩人扛著合成器、效果器、銅鑼、手鼓等器材,抵達由練習室臨時設立的錄音間時,仍未聽過歌曲。Nerve直接表示:「佢問我下星期得唔得閒錄音,零背景資訊,即刻聽,Set嘢就錄。」

他們之間的共識,錄音過程不設限,自由貢獻節奏、聲響,但每一首歌只錄三、四次。第一回聽到四首只有木結他與人聲的音軌,就要加入演奏,即時創作。多表演電子聲音藝術的Nerve自稱金巴利道歌迷,曾一起即興開騷,才答應參與這個「盲錄」,「比較少以這個方式玩音樂。即刻聽歌,憑感覺,很好玩。冇得諗唔到,迫住諗,嘗試一些有趣的東西,也不知成果如何。」

主力敲擊器樂的Brian,第一次參與民謠向的音樂,雖然與金巴利道時常「Jam嘢」,熟知對方風格,但首次嘗試偏民謠的曲風,即時創作的過程使人迷惘但隨機又令他嚮往,「內心很多掙扎,會諗我啲嘢係咪唔夾?一迷惘便難以投入,所以是很好的訓練,讓自己投入當下聽到的音樂,找出可能性。」

新EP是獨裁的流行曲

「要彈到準確至三十二分一拍的音符,一定可以做到的,我們有電腦。但我不是在找『Player』來彈奏,我在找一個『人』。」Teeda挑選合作樂手時,看中他們的個人特色,而非單單他們的音樂技巧。特地搭起不設限的即興創作空間,蒐集樂手當下最原始的能量,同時盡量消除熟習的演奏方式,也沒有精準設計的編曲可供依循,盡量讓每個人的貫注於陌生的音樂當中,真誠且本能的作出反應「我是那種,相信即興演出第一Take就是最好的東西的人。」

《金巴道理農場》EP封面 (受訪者提供)

即便如此,《金巴道理農場》不是一場混沌的即興實驗,五首歌聽下來,統一流暢,如Jonathan與Brian形容,捕捉了樂手的能量,剪輯後,起承轉合與主題均清晰。這是一場集體的創作,十一個人即興拋出的素材,包含音樂與當下的狀態。但把它們融為一體,是將錄音取樣、疊加,人工裁剪拼貼的Teeda。他突然拋出一句,「係獨裁㗎。」

「所以這些不是實驗音樂,我覺得是Pop Music。」Teeda淡淡地說。

作者已死,各取所需吧

金巴利道演出的標誌畫面,成員們戴著豬嘴口罩,在昏暗燈光下音牆層層擊來。Tin與Teeda解釋,那是屬於即興實驗系列「本真機器」,是金巴利道的其中一個系列,與新EP份屬不同方向。新作各首歌曲長度約在四、五分鐘左右,一改以往純演奏,加入主唱之餘,「又有木結他,我真心覺得是Pop Music啊。有個類型會較易被理解,便選個簡單一點的。起碼這次EP的歌『唱到』。」Teeda認真解說完,自個開始問起其他人對流行曲的看法。

有人坦言有偏見,如Brian不太聽廣東流行歌,「聽嗰啲聲搵唔到共鳴,成長期間可能有個癖好,大路嘅嘢我唔鍾意。但成熟一點之後再聽某些廣東歌,發現音樂性上也很有趣。」Tomii則點出流行曲作為類型,在音樂性上空泛,實際是指傳唱度及傳播範圍,「每個年代的流行音樂都不同,以前是Jazz,近年是Hip Hop,是個包容乃大的詞彙,有影響力,所以現在也會希望自己的作品多人聽。」

長達十分鐘的分享會,一如之前的突擊錄音考驗,Teeda在旁輕輕一推,偶爾追問,逐一點名作答,毋須共識的思想碰撞,就這樣交出一份大集合,各取所需。與上張作品比較,這張《金巴道理農場》從編制、創作模式到曲風說是驟變也不為過,但與其以實驗、噪音或轉向流行曲等風格詞彙認識金巴利道,不如說拒絕定型的開放性,鼓動觀眾參與其中,才是金巴利道的主軸。

去年底,Teeda與Tin早已寫好一批歌曲,最終全盤捨棄,找來Tomii重新合寫「文青元素齊晒」的新歌,並找來新成員加入,不想令金巴利道成為某種形態和訊息的載具。可以想像,帶著以往印象的觀眾,懵懂地點開新EP,或會感到驚訝,要花點心力去重新校正,對金巴利道的理解。「我不想為作品提供Context,所以你問如何總結這件事,我總感覺,如何總結都賦予了意義」。

透過串流模式及社交媒體去推銷、接收音樂,在Teeda看來是新自由主義的極致,一切商品化,人人旨是消費者,「一切學習都係你嘅消費,一切消費都係娛樂,你嘅娛樂就係你嘅學習,這樣下去人類文明冇辦法延續落去。」Teeda一口氣說完,不忘自嘲著「講到咁大」,但他認真地強調,雖然不希望創作者的定義限制觀眾想像,「這個年代作者真的要死,但我不是鼓勵創作模棱兩可的作品,藝術家可以有企圖,但觀眾從中獲得什麼,比作者賦予什麼更重要。」

《金巴道理農場》叫樂手一無所知地即興錄音,試圖捕捉人與人之間最當下、真誠的反應,他們也企圖讓這種珍貴的即時交流由「樂手/樂手」延伸至「聽眾/音樂(樂手)」之間。作品與演出劃出空間供聽眾感受與解讀,沒有可供直接消費的意義和符號,而要全身投入及主導意義創造,是金巴利道對觀眾的暗自期許。

既然音樂創作者們已死,我作為聽眾,就自行揀選訪問「聯合計劃」期間,團隊說過最觸動我心的總結吧:「友誼第一,音樂第二!」

金巴道理農場 | 專輯發佈音樂會

日期:2020年7月11日(六)
時間:7:30pm
地點:富德樓天台
票價:港幣 200元正(發訊息到 金巴利道路真理生命 專頁購票)
活動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2578980885763667/

0 comments on “專訪金巴利道路真理生命:找的不是彈奏的「Player」,是「人」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