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說我說很累了,腦袋腦袋也塞了」,是周華欣最新的原創單曲〈睡吧〉,用千百個理由說服自己好好休息,別迫得自己太緊。MV裡,周華欣一人分飾近十個角色,春麗、鼓手、鬼魂……甚至彈結他、貝斯和打鼓的都是她。
可是影片的主角,是穿著粉紅色睡衣,略帶稚氣的周華欣。快樂的彈著結他,咧嘴笑起來,與口中反覆唱誦的「睡吧睡吧」對比之下,她炯炯有神的雙眼卻始終睜得大大。仿似周華欣對投身全職音樂的小感言--揮之不去焦慮,累了卻無法停下來,只可努力再努力。

〈睡吧〉是自2018年中辭去傳媒工作,全職投身音樂創作的第一支作品。她給自己訂下目標,希望一年內可以獲得Clockenflap音樂節的演出機會,有作品登上電台歌曲榜。「十分滿分的話,難度有八分吧。過去兩年因為工作,沒太多機會練習,音樂上沒怎麼進步。辭職半年內,要趕回兩年來退步的東西,還要更加進步,真的很困難。」
目標清晰的她很自律,時間表填得滿滿,與一般辦公室工作無異--每天九時左右起床梳洗,在家編曲、作曲之餘,也大量細緻地聽別人的音樂作品,改善製作水準。歌詞方面也不斷精進自己,「想更加有文學性,畫面感強一點。」因為是獨立唱作人,本來對設計、Photoshop一竅不通的她,要一手包辦宣傳和設計工作,也安排一定時間學習視覺設計,還有定期與樂隊見面排練和編曲,有時工作至半夜十二時才休息。
叻人
「我想自己成為一個好叻的人,就是懂得很多的人。」她眼中很多人都符合「叻」的標準,年初的吒叱頒獎禮,女性唱作人陳蕾贏得唱作人銅獎。「我其實並不認識她。聽來很誇張,但那一刻我很不開心。她唱歌又好聽,人又漂亮,又型格,比我只不過年長四年,這麼年輕已經贏到銅獎。我不期然把自己與她比較--我四年後會不會拿到同樣的獎項?」另一位獨立音樂人朋友木子,比自己年輕,她覺得對方音樂作品出色,同時擅長包裝設計,又可以自行拍攝剪接MV,「我覺得自己很差勁,他比我年紀還小,我一定追不上……」

成績是唸書時期判定「叻唔叻」的唯一一把尺,周華欣用力追趕,一直都名列前茅,她形容自己是「書呆子」。偏偏考進大學前的公開考試卻臨陣失手,是求學生涯考得最差的一次,進不了「三大」。「那所學校算是地區名校吧,老師很功利的。我畢業後回去,他們一問我唸什麼學系,就給我面色看。因為其他同學唸GBUS(環球經濟)。」
臨近大學畢業,對未來感到茫然,在她當時出版的首張EP《飄到哪裡》可聽出端倪。無處不在的焦慮,纏繞著周華欣的身心靈,她以這狀態,寫了〈水〉。蒸發、結霜、凝固的循環下,水滴不由自主被外力支配,「我無處可逃」。而「不夠好」的焦慮,使她一直怯於與他人合作,「覺得別人厲害太多了,我會很緊張。」
努力努力再努力
「發表EP後,這種對未來的不安更加放大了,我變得更加敏感。聽到救護車聲,便聯想到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,甚至發生在家人、朋友身上,(焦慮)好像到達了沸點一樣。」畢業後,她還特地參加政務官(AO)考試,重溫考試的快感,「我很喜歡考試、答問題,因為不斷拿分數,能不斷肯定自己。每次考完不一定拿滿分,便可以繼續努力,再努力。」
現實生活中沒什麼人會為我們每一項能力打分數,每一件工作、能力都可以勾起不安全感。「我每天都要令自己更『叻』才好,要是一個細節做得不夠完美,便可能令我無法成功。」自從投身全職創作人的道路,周華欣發現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,只會影響工作進度。「我一定要KO這個問題,希望快點繼續工作,是一種好勝心。」
於是,她開始找貝斯手傾訴--「我其實事先知道他會說什麼,『唔好放棄呀』、『唔可以比世界打敗,唯一一個打敗你嘅人係你自己呀!』但我就是需要這些說話,明明很負能量的狀態,卻需要正能量來激勵自己。」
如果可以自主選擇,她想要擺脫這份焦慮嗎?「好像對自己嚴苛一點比較好」,沉默數秒,她問我,「是不是有自虐傾向?」
把事物放進另一個世界
焦慮,不單在腦內發酵,還會使她心跳加速、全身發抖。為製作〈睡吧〉,周華欣找了音響工程師和樂手們一起錄音,花了兩天時間才完成唱歌的部份。「我很害怕新環境,那時覺得自己唱得很差很差,因為……我常常走音。」只是越擔心走音,又要頂著浪費別人時間和拖慢進度的壓力,越是發抖,越是唱不準。
又例如她獨自在家,抱著結他作曲,都要勉力鎮靜發抖的身驅,急促的心跳。「我好怕寫出來的歌不好聽,別人不喜歡,令我無法放膽寫歌。」
談到寫歌,周華欣說完痛苦的焦慮,變得有點雀躍,「我最喜歡的一定是作曲,把心裡面不可以留住的東西,變得更美或不那麼美,寫成一朵花、一個黑洞、一隻動物……放在另一個世界裡,令我得到舒解。好像把它們分解了。」

誰來留著美好
最近,她一口氣灌錄了幾首翻唱歌曲,其中一首是與友人合作卡通片主題曲〈醜小鴨天鵝湖〉,一隻醜小鴨試圖跳出不屬牠品種的天鵝湖舞步,「誰人到都試跳一步/還未夠好再跳一步/頭上碰到挫折/輕於鴻毛/留著美好/一世自豪」。當自我深深為挫折焦慮之時,怎可有餘力挑出美好,一世自豪?
2018年,周華欣獲邀到南韓Zandari Festa音樂節表演。在香港忙碌的編輯工作的縫隙,她找了三位樂手一起排練,打算演出後便回港繼續上班。演出完成當晚,四人一起吃飯,樂手們開始認真聊到周華欣的音樂,「他們說,我的音樂很特別,唱腔和想法也沒人相似,又分析了我其中一首歌的和弦,我其實也不知道那叫什麼和弦,但他們說『你唔知,但你有Sense』。」甚至是她一直感到自卑的彈奏姿勢,樂手們都看成個人特色,「我結他彈得不太好,手也小,很懶惰地只用一個手勢上下移動便算,但他們說,『呢個係你嘅特質,可以用來彈奏只屬於你的和弦。」
自認做得不夠好的,發抖心虛的,突然都成了最可貴,值得深挖下去的寶物,只欠一個契機。韓國演出後,她又獲邀在香港演出,同樣的班底再吃了一頓飯。席間,貝斯手吐出一句,不如我地一齊捧紅周華欣。「我恍然大悟,不如我試一試?」於是,她辭掉編輯工作,開展全職音樂人之路。
周華欣的結他聲
「周華欣」成了四個人的音樂大計劃,周華欣本人只是成員之一,「我們每個人都有希望完成的『功課』,貝斯手想嘗試監製、鼓手想實驗Sensory Percussion、琴手則想學習合成器。到底我們可不可以紅?四個人能不能成長?」
〈睡吧〉作為「周華欣」的第一件作品,她坦言尚未收到太多回響。「我還是會倚賴膚淺一點的Facebook Like(數目),但同樣會思考自己有沒有進步?例如今次用上合成器,每一件樂器的聲音我也有份參與。以前聽歌什麼都聽不出來,不會管是什麼音色,結他聲就是結他聲啊,但這半年來,與樂隊一起聽歌、討論,越聽越仔細,覺得超級有趣。」
焦慮,將會成為她即將發表新EP的母題。有如全職工作的時間表,也悄悄起變化,「本來想保持勤力,但近來發現,讓自己『Hea』的話,反而多了創作空間,寫了不少新歌。原來太專注,反而感受不到身邊的一切。」
韓國之旅,周華欣其實還收穫了一把新結他。相比只因外型吸引而買的那把Takamine,她坦言更偏心這一把在〈睡吧〉中也有登場的棕色Cort。「它的音色有點Muddy,沉沉的,很配合我的聲音,彈下去也有種倔強的感覺。它有兩個音總是Sustain不到。以前不喜歡,現在覺得很有性格,『我係Sustain唔到呀,咁點丫?』」

0 comments on “每天都要更叻的焦慮法則--專訪周華欣”